找到相关内容391篇,用时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托钵乞食的意义

    的善业要有好的因缘,供养修行的出家人,这是修习清净善业的难得因缘。出家人托钵让信众为自己的生命种福田,自己的生命培养资粮,得到美好的果报。  9、托钵让在家人有机会接近三宝,进一步学习佛陀纯正的妙法。在家人透过布施的善业与三宝结缘,或则亲眼目睹三宝住世而有缘学习佛法。托钵的清净善业是三宝住世的表显,对世间是一大功德。  ——摘自《嘉义新雨》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1743511.html
  • 观念上的融通

    培植福德,积攒菩提道的资粮。也许你听说过贫女供灯的故事,世尊为她授记成佛。你作的这些供养并不是因为佛菩萨需要你这些物品,而是调心的方便。对世尊最好的供养是修行修行不仅会花一些你这里提到的金钱精力,...实语者,语者,不诳语者,不异语者。所以相信世尊有这本事,怎么回事咱不清楚。但是这个疑问还在心里,憋了好久,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起做梦的时候也梦到光明,那感觉和醒来时没什么两样,但是梦里哪有电磁波这样的框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4745432.html
  • 学佛重在实践

    教理,遂成为大名鼎鼎的三藏法师,讲经说法不委余力。有一天,哥哥阿罗汉比丘对弟弟三藏法师说:“法师!你应该赶快修行,不可天天忙于空谈佛法啊!” 弟弟三藏法师回禀说:“尊者!我明天就开始修持。”阿罗汉...一般人以为“信佛”就是“学佛”,其实不然,因为信佛的人不一定都能学佛,然而学佛的人则一定要先信佛。为什么呢?其对于佛陀所说的一切佛法,以及善恶因果业报,有一心怀疑惑不能彻底信受,则不能说是正信佛...

    三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146973.html
  • 简述“八正道”

    等行为或行业都为正命的一种体现。若是出家人,则是修行求衣服、饮食、坐卧具、病缘医药,不贪图供养等为正命。   ⑥ 、正精进:勤奋地干正当的事业,努力地做好事,认真地修行等都为正精进。反之为邪精进。佛门将木鱼视为法器之一,认为鱼昼夜都不合眼,因此用木制成鱼形,以敲击木鱼警戒僧众昼夜思道,努力修行,这就是正精进的表现。   ⑦ 、正念:以世间来说,不生邪恶之心念,称为正念,反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151944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导读

    如上披读之正闻熏习,有如其所是之清净法流熏习心田,有思择力能离我见者,当有力以经解经、以论解论,由圣教内禀之结构,破译如来真实义。  ·依止如来真实义及自己之当下缘起,当能修行,直趣涅槃。  ·披寻大论有据之主要参考书:其一,朱沛皇居士编《法相辞典》。其二,韩清净居士著《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》。  ·大论最好的导读乃大论本身,是故切实之导读在于劝读大论,令于大论升起不可抗拒的披读欲,令其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562301.html
  • 再谈佛教徒的社会责任

    在家,在这混乱的五浊恶世,更肩负着净化社会大众心灵的伟大使命。期待佛教徒能修行,不离佛法本意,能适应时代变迁,多研究佛法,能引导信众走向正当的生活,使大众得到佛法的利益,这就是佛教的社会责任。  ...佛法修学,持戒修行,表现出佛法利人助人的慈悲精神,身体力行佛陀所教导的法义,自然而然就会感动你身边的人,带动身边的人更进一步认识佛法。佛教徒的终极责任,并不单单只是遵守法纪、服务社会、扶弱济贫、兴办...

    慧静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5766240.html
  • 正信而不迷信圣严法师

    所说的正法,建立信心,修行,就能得解脱,证菩提。 信教团的比丘比丘尼僧,由僧代代相传,传法受戒,以僧代表三宝,住持佛法。以僧宝为正信的对象,并不等于把出家人神格化,而是出家人以为师,依戒而住,以...投机生意,谋取不合理的利益,大放高利贷等,都是不合情理的。带来的后果,很可能是身败名裂,甚至倾家荡产,家破人亡。又媚鬼贿神求横财,或用符咒求横财等,纵然能让你一时间好像发了财了,可是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3576436.html
  • 人间般若——道在哪里?

    恨,又岂是真实的,若能理思惟,即可逐渐放下凡夫内心追求的情执爱染。再者,既已了知五蕴无我,那么外在的一一当然也是无我所。 所以从如实观,如实清楚明了,参透了,自然就能放下心对外的种种攀缘。如果能够见到诸相非相,不就见到如来了吗?什麼叫见到如来?什么叫见到如来? 诸佛菩萨不就是因为见到缘起而悟道的吗?所以我们对诸佛菩萨解脱境界,不要认为很难达到,只要修行,悟道将是迟早的问题。 我们从仰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4182019.html
  • 人间般若-道在哪里?--心培和尚

    缘起而悟道的吗? 所以我们对诸佛菩萨解脱境界,不要认为很难达到,只要修行,悟道将是迟早的问题。 我们从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、不像佛,究竟像什么? 像自己。唯有见性,才能与诸佛...自己成、自己有,既然是假诸多因缘条件才聚集而成的,请问能有实在喜贪之可执着吗? 即使别人对我的瞋恨,又岂是真实的,若能理思惟,即可逐渐放下凡夫内心追求的情执爱染。 再者,既已了知五蕴无我,那么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082686.html
  • 论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

    ︰  《优婆塞戒经》说︰菩萨有二种︰一者在家,二者出家。出家菩萨,修行,是不为难。在家菩萨,修行,是乃为难。何以故?在家菩萨,多恶因缘所缠绕故。  《涅槃经》说︰居家迫窄,犹如牢狱,一切烦恼,...说︰若人百千岁,供养百罗汉,不如一日中,出家修梵行,缘此之福德,得离于六千六百六十岁三涂之苦恼。  《十住毗婆沙论》说︰求财,于恒河沙等劫,常行大布施,是诸布施之福,犹尚不如发心出家,在家则有无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147660.html